第(1/3)页 ~ 半晌, 乾隆点点头,长长舒出一口气: “朕~准了。” “你在云贵亦可自行其事。待与西人达成军事协议,朕就在中原、京城两地各筹建一支西式军队。” 阿桂踟蹰, 说道: “如此一来,奴才就要直接和南洋西人打交道,或有僭~” 乾隆果断打断: “即日起,朕会封你为忠义郡王,云贵之事不必再请示朝廷,你自行决断。朕会撤回云贵两省巡抚,减少掣肘。从今往后,你就是我大清的云贵王。” “皇上,奴~” “用人不疑,疑人不用。你去外面稍候,朕再写两道旨意,一道让你在京的儿子们都去云贵协助你,上阵父子兵嘛。另一道,让户部拨银100万两,你带回去充作军费。” …… 阿桂没忍住,嚎啕大哭~ 磕头不止。 皇上虽然刚愎自用,可一旦英明起来那可真是前无古人,后无来者。 退出大殿, 他坐在门口的台阶上,哭的撕心裂肺。 感动吗? 肯定感动! 真心吗? 至少有8成是真心。 封郡王,领云贵,军政外交一把抓,还无需质子,这是何等的气魄。 但是了解乾隆的人都知道,老皇帝是这么个脾性,矛盾综合体。 …… 秦驷路过,默默递给阿桂一方毛巾。 然后溜进殿内。 他需要替皇帝代笔拟写旨意,然后加盖玉玺,遮掩皇帝手抖愈发严重的痼疾。 朝堂内外, 他可能是第二了解乾隆的人。 第一嘛, 显然是和珅和大人。 效率很高, 两份圣旨都于当日即发出。 阿桂在南阳休整3日,准备踏上回程时,乾隆却突然召见他。 就两件高度机密与其秘密商谈。 …… “湖北尚有万余蒙古马队,是战是撤?” 阿桂一咬牙, “奴才建议,用他们消耗吴军步兵。” “为何?” “一旦开启和谈,各方宵小都会蠢蠢欲动。外藩蒙古不同于内属蒙古,他们心里还惦记着大元荣光,未必会老实。” “嗯。” 乾隆点头, 阿桂的想法和朕一样! 满人一旦衰微,蒙人就不会老实。 干脆点, 让这帮人战死在湖广战场,送给吴军一桩军功。 …… 第二件事, 阿桂有所耳闻,但所知不多。 “朕在辽东旅顺征发奴隶2万、船匠3000,大建海船。此乃朝廷的最高机密,所知者甚少,当然了,建造海船耗时长久,还需时日。” “皇上,此工程是什么时候开始的?” “江宁失陷之后,旅顺那边就开始了,快2年了吧,再有1年,第一批砍伐的木材就阴干的差不多了~” “皇上圣明。” 乾隆絮絮叨叨: “待旅顺舰队下水成型,朕就挑个机会引诱吴贼在各个战场大踏步前进。然后,舰队沿着海岸线南下,在松江、宁波等地登陆。江南平原一马平川,兵力虚弱,朕给他来个黑虎掏心。当年大清入关,在江南还是屠少了。这一次朕定要让江南彻彻底底的换个人种。” …… 阿桂离开时, 忠心和信心都拉到了最高点。 他浑然没察觉, 今日皇帝对自己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精心设计过的,君臣奏对当中,不知不觉的重塑了自己心理。 乾隆何等老辣, 他是一台默默运行40年鲜有故障的正治机器,硬件没问题,只是软件版本落后了。 割据云贵的上一位藩王是吴三桂。 他能不多虑吗? 正如阿桂自己所说: 两害相权取其轻罢了。 宁可让八旗亲贵阿桂割据云贵,尾大不掉,也比江南汉人崛起要好100倍。 至少,肉是烂在锅里。 退一万步说, 即使某一天阿桂变心,想当皇帝,八旗首先就不服。 …… 阿桂回程时,选择绕道西线走四川。 乾隆下旨拨100万两白银,但户部只给了70万两,其余30万两~照例漂没。 封了郡王怎么了? 身为郡王,更加要维护现行秩序。 为了路上携行方便, 阿桂又提出将白银换成金子减少体积,这么一兑,又损耗了7万两手续费。 最终, 轻装上阵,带着车队翻山越岭去了。 100万两变成63万两~ 这让阿桂的信心下降了5个百分点。 如果, 按照15两一杆燧发枪、500两一名雇佣教官年薪计算, 1万名西式军队,蒸发了。 哎,大清! …… 送走了这位当前唯一可以倚重的军事主帅,乾隆又翻出了王杰的折子,或者叫遗书更妥当。 斯人已逝,而且是被吴军当场枭首。 王杰,大忠臣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