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…… “王爷,事到如今,末将无话可说。唯求留守昆明,与城同亡,报效皇恩。” 阿桂沉默~ 解下自己的腰刀,递过去: “保重。” “谢王爷。” 王连抓过腰刀,头也不回的走出行辕。 沿途所见,人心惶惶。 前锋马队护送辎重已经开拔,于沿途设粮台、兵站。 共计战兵 3万余,辅兵 1万余,家眷 10万余,各类匠人 5000余。 车队一眼望不到头,连绵几十里,塞满官道。驮马拉车、牛拉车、驴拉车、骡拉车、手推独轮车~ …… 斥候不断带回最新消息。 “王爷,广西吴军已至阿迷州,没有骑兵,都是步兵。” “再探。” “王爷,贵州方面吴军暂无动静。” “再探。” 从战略的角度讲,湘西和广西就是云南的屏障。两者皆失,云南也就孤苦伶仃了。 从地理上说,相比于滇桂通道,滇黔通道的威胁更大。 …… 自元朝以后,中原入滇走的最多的一条道——滇黔湘古道。 这条路距离相对较短。从昆明到镇远(贵州)是陆路,镇远到常德(湖南)是水路,运输便捷。 如今, 吴军粉碎了湘西地方势力,控制了贵阳、镇远。 如果阿桂据守昆明继续鏖战第 7军团,很可能在某一日突然发现,背后出现了一支打贵州来的吴军。 当初吴三桂起兵,主力就是走的这条路。 后来清军反推,其中一路也走了这条路。 所以说, “地理决定论”才是科学论。 地理——决定军事、决定经济,决定农业,决定地区性格,决定一切。 若要推翻地理决定论,除非人类将小型超高音速垂直起降飞行器普及到了自行车的程度,并且燃料随处可得。 …… 云南战场, 一方在不紧不慢的进军,零星击溃小股清军接收地盘。 一方在忙不迭的大踏步后撤。 昆明几成空城。 野狗在街道欢快的溜达。 破衣烂衫、散架车辆、粮食、兵器、家什丢了一地。 阿桂站在城墙上望着最后一批兵丁出城,一声叹息。 “走吧。” 走出 2里地,他骑在马上回头望了一眼。 别了,昆明。 赵庄文骑马跟随左右。 队伍浩浩荡荡足足 16万人,一杆崭新的刺绣大旗迎风飘扬:大清远征军! 旗帜两侧各有一行小字: 吊民伐罪、替天行道。 都是赵庄文拟的,很有意思。 …… “王爷,下官还有一计。” “讲。” “土地乃民心所系,不如沿途招募贫苦百姓随军,承诺到了南洋给他们分地。战兵一人 100亩,随军百姓男丁一人 50亩。” 阿桂哈哈大笑,阴霾去了一半。 他指着赵庄文: “从今日起,你就是远征军的军师兼行军大总管。自我以下,你最大。” “谢王爷。” 赵庄文也不掩饰,放声大笑。 余晖之下,官道之侧,只见一书生催马扬鞭,意气风发。 人在逃亡路,功名利禄存。 路远又如何,书生从头迈。 …… 临安府治所在,建水县。 第 7军团兵不血刃,开进城中。 守军全跑了~ 白健仁骑着中途缴获的滇马咯噔咯噔悠然入城。城门两侧跪满了士绅。 这一刻, 他突然间明白了男人奋斗的意义——权。 放在几年前,士绅老爷会这样跪迎自己?还不是害怕自己手里的枪杆子、炮筒子。 入城后,大军暂作歇息。 有一便衣汉子举着情报署腰牌纵马进入营中。 “阿桂跑了,还裹挟了几十万人。” …… “追!” “将阿桂逃跑的消息传回南宁,请林帅决断。” 第 7军团沸腾了。 顺风仗,没人不爱打。 这一路打过来,士兵们累积的军功赏银已经不少了。多的有二三百两,少的也有十几两入袋。 西征云南之役很关键。 既是 7军团的投名状,也是塑造互信的过程。 白健仁自告奋勇率 1个步兵团担任前锋,带了 10门骡拉火炮。 要求士兵尽可能多带干粮。 负重拉满。 跑! 从建水县到昆明府, 300余里。 …… 第 5日午时,这个团赶到昆明南郊见到了诧异的一幕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