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安排妥当后,诸葛亮不禁再次瞥了刘禅一眼。 这次,他清晰地偷听到了少主的心声: 【不愧是孔明军师,果真是智慧超群,几可称妖的牛逼人物!】 【那句话怎么形容来着?啊,对了,多智而近妖!】 【可是......多智而近妖的前句是何言来着?】 【啊......好像是“长厚而似伪”?】 【如果没记错的话,“长厚而似伪,多智而近妖”,是鲁迅先生对《三国演义》的评价。】 诸葛亮微愣,心中虽能揣测“牛逼人物”这四个字,但他对“鲁迅”却一无所知。 鲁迅是谁?顶级谋士?还是无双猛将? 至于“三国演义”......莫非是某出戏? 诸葛亮之所以有此误解,实因他偷听到的心声里,没有书名号。 且唐前,“演义”二字鲜少用于书名,故诸葛亮难以辨识“三国演义”之真义。 不过,在诸葛亮看来,无论“三国演义”究竟为何物,皆无关紧要。 最令他在意的,莫过于“长厚而似伪”这五个字! 他下意识地瞥向刘备,心中隐隐觉得,此五字似专为评价主公而设。 毕竟,在诸葛亮的脑海里,刘备是从古至今,唯一一位“厚道的近似于虚伪”的皇族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