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第二九七章翻身世子 众人看着朱由检的脸色,觉得事情还是有可为的,韩鑛也觉得信心大增。 「陛下,以北直隶为例。若是在巡抚职位上致仕,朝廷就可以提供荣养的银子,这样也能确保官员晚年生活。」 「太粗糙了!」 这就是朱由检看到韩鑛递上来的关于养老银子的建议。这一件涉及到朝廷和文官系统性的安排,整个文书却只有简单的不到一千字,大部分还是前因后果和感恩戴德的文字。 「总体的思路朕没有意见。但是这东西朕不能批。」朱由检直接将礼部和吏部上报内阁的文书放在了一旁,笑着说道。 「干了十年的巡抚和干了一年的巡抚,十年之内上上评价和十年之内中上评价的巡抚,这些都需要理出一个头绪来。朕的意见是,吏部现在就有官员的名册,从踏入大明官场开始,每一年对应的就有一个荣退银子的标准,到了荣退的时候,按照一个时间发放。这个事情一定要细致。」 「还有,就是现在还没有入朝的,已经入朝的,已经荣退的,这些都要如何处理?也要有个意见。不能就这么一笔就算过去了。」 「如此一来,是否涉及的方面太多?」王永光听着都觉得有点复杂。 「前面的事情做的复杂一点,细一点,后面就轻松了。要不然……后面光是扯皮的事了。」朱由检一句话就给否了。 「不要说是朕不想发,年前在位子上的,俸禄先发到位。」 「老臣知道了。」 韩鑛是多么精明的一个人啊。这时候他提交的一定只是一个大方向,陛下不点头,底下人做的越多越是无用功。如果太详细了,皇帝不是心中也不舒服么。 「其二就是增员的问题。现在朝廷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多,地方上面官够而吏不足的问题也很明显。」 「还是那昌平县做娃样子好了。」 朱由检点点头,就直接制止了韩鑛的长篇大论。 「帝国的基础就是县,帝国官员的基础就是县令。这两天王卿家一定要记住。多说无益,王尚书不行就明年兼任一年昌平的县令好了。无论是治安审桉、税收商户、上传下达、农耕林桑,这些要管起来,还有管的好。看看还需要增加多少人。运行半年之后,看看结果再定。」 「臣清楚了。」 王永光来的比较少,不像大家比较随意的坐在椅子上面,而是站起来领了活,然后接着询问道。 「陛下,若是这些朝廷的功能都下乡到县府的话,臣有一事不明白。那这些是都统一归县令管辖呢?还是属于省城或者中枢的部门管辖呢?」 「从下往上推吧,原则上都可以,朕这边先不给你说死了。」 王永光点点头,表示自己清楚了。 京师这边还在讨论增加俸禄的事情,躲在中条山旁边安邑县城的福王世子朱由崧却在讨论粮食的问题。很简单,一万多人,已经将原本储藏的粮食吃完了。 他也有点想不明白,为什么五十万斤,看着垒的比山丘还要大的一堆粮食怎么这么不经吃,他还以为这些粮食至少可以让自己的人马吃到明天春天呢。 自从离开了洛阳之后,他觉得自己的人生好像完全不一样了。 离开洛阳的第一日,他和封登仕两个人末日一般胡天胡地之后,睡在了大军的中军帐之中。 他早上睡得迷迷湖湖的时候,突然想起了今日是初一,然后惊慌失措的一下子站了起来,一脚踹倒了自己身边的小胖子身上。惊扰的四五个婢女尖叫着用被子捂住了脑袋。 封登仕开始还有点迷迷湖湖地,睡眼惺忪地问他: 「世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