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第636章 我就是传奇:秋阴不散霜飞晚(40) 我一边心里在焦虑,一边又不忘记打探李豫跟着李白大神和念情出去,到底是做了啥事情? 念情也是特别逗的一个人,美男子装咳嗽我也算见识了的。 好多次貌似要松口,可惜他立马反应过来装咳嗽。 咳的来惊天动地的样子,我看他装的那么辛苦也只好作罢。 念情基本也是皮外伤,恢复的挺快,所以好些后,也帮着李豫照顾李白师父。 适儿也一直守在李白师父的床头,小孩子也知道心疼,看到我特别的欣慰。 那么懂事可爱的适儿,如果可以,我好想一直陪在他的身边看着他一点点长大,乃至坐上九五至尊的位置。 哎,不过我想,应该没那么一天的。 这几日思绪百转,眼泪更是止都止不住,我也不知道怎么了? 我感觉我应该很是没心没肺的,可是看到李豫那天背着李白师父回来后,心里原本的纠结全转换成了哀伤…… 世事无常,李白大神应该算是武林高手了的,在说李豫的暗卫加上念情的暗卫,那些都应该是顶尖的高手。 可即便是这样,他们还都受伤了的,那说明安禄山的势力可是非常的不容小觑。 也是呢,没什么本事能造什么反呀? 这样想一切都可以明白了的。 李白大神一直陷于昏迷状态,还好李豫路上带了个御医过来的,当时为的是怕适儿会水土不服,此时正好派上用场。 可惜李白大神的伤不是一般的严重,这里又不如宫里,医药齐全,巧妇难为无米之炊…… 李豫没办法之下只能动用留守宫里的建宁王李倓,让御医写下李白大神病症所需药物之后,飞鸽传书建宁王李倓,让他从宫里立刻拿药过来。 建宁王李倓快马加鞭在路上连续赶了五天五夜,在驿站换了五匹千里马,终于到达了李白大神的隐居处,实在是非常遥远的距离。 当建宁王李倓风尘仆仆的赶到的时候,李豫的眼里对着这个王弟充满了感激之情。 只是李白大神的病耽搁不起了,兄弟两人还没来得及说上话,就连忙拿了建宁王李倓带来的所有的药给了御医。 御医对症下药之后,李白大神终于渐渐苏醒,李豫自然很是高兴。 确切的说在场的所有人都松了口气。 只是慢慢恢复的过程里,太医告诉李豫,李白大神这辈子在也不能使剑,手上伤势太过严重,用药也延误了太多时间,让刚放下心的李豫又开始愁眉不展。 李倓和念情也是感觉李白师父知道的话,貌似后果很严重的样子。 “父王,太师傅还有左手可以使剑的。”适儿在那边的天真的作答。 “适儿乖。” 李豫抱起适儿,心里却是想着师父出神入化的剑术,哪是能一朝一夕可以练成的呢? 哎,多希望受伤的是他自己才好。 师父虽然喜欢隐居,可是抱负很大。 自己很想完成师父所期盼的,那种让天下世人皆可以有安乐家园的理想。 只是现实总是太骨感…… 建宁王李倓送完药不久就急急的告辞离开,离开前还单独找李豫谈了一会悄悄话,二人神情都异常凝重。 这次相见,李倓不像以前那样一切都在掌握的意气风发的神情,也许是风尘仆仆的关系,反正让我感觉到李倓已到达心累的境地。 大唐朝马上面临风雨飘摇的时代,而他们都是第一时间感受到的,有心要制止但现实却让他们无力去制止,这才是最悲哀的事情。 一个个意气风发,踌躇满志的男儿因为现实的残酷而不得施展自己的抱负,那是人生一大憾事。 山中几日,世间事却早已时过境迁,安禄山从范阳起兵一路南下势如劈竹,唐明皇和杨贵妃在宫里夜夜笙歌还未知安禄山谋反…… 李倓飞鸽传书里这样传述着宫内的近况。 李豫看到事情紧急,带着暗卫连夜赶回宫里,沈珍珠和适儿被留在了李白大神的隐居之处。 这个地方自成一体,浑然天成,我想一般人和非一般人在无人引导的情况下是无法入内的,实在是个隐世避难的绝佳场所。 念情和念惜留下来照顾李白师父,而我和适儿纯粹是避难吧。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李豫和唐明皇离宫没带沈珍珠的疑团了,对待如此深爱的沈珍珠,李豫怎么可能把她留在危难之地呢? 原来一切早已安排妥当。 那么沈珍珠和适儿都在这里,哪里来的沈珍珠从此失踪之说呢? 好吧,应该所有的谜团很快会解开了的。 沈珍珠何去何从也早已注定了的…… ** 建宁王李倓的信鸽这几天异常的繁忙,来回不停的传信。 念情在李白师父床边看信的时候,我和念惜都在,自然也是很难欺瞒。 第一封,安禄山谋反,举国震惊! 史书记载安禄山联合同罗、奚、契丹、室韦、突厥等民族组成共十五万士兵,号称二十万,以“忧国之危”,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。 当时国家长久刀枪入库马放南山,民疏于战,河北州县立即望风瓦解,当地县令或逃或降。 安禄山从范阳起兵,长驱直入,至十二月十三日攻占东都洛阳,仅用了三十五天时间。 在这短短的时间内,就控制了河北大部郡县,河南部分郡县也望风归降。 大唐朝的蛀虫不是一点点呀,简直是成群成群的呀。 开元盛世之后,难道是极盛转衰必然的宿命么? 好吧,这里所写的基本和史书记载相符,只是时间有所不同而已。 第二封,唐明皇听了监军宦官的诬告,以“失律丧师”之罪处斩封常清、高仙芝。 史书记载唐明皇处死封常清、高仙芝之后,任命哥舒翰为统帅,镇守潼关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