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十七章 就急之策-《奋斗在大明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周梦臣不得不佩服方钝的专业素养。双柱是西班牙银元,十字就是葡萄牙银元。当然了,周梦臣也不大确定。因为十字造型的银元太多了。唯独双柱有西班牙国王的雕像,并有两个柱子。象征着直布罗陀海峡。

    这些银币大规模流入中国,是在万历年间的。但是双屿之战,就已经证明了,东西方贸易已经存在了。只是还没有大规模流入。

    周梦臣说道:“这一个银元在七钱左右,但是我听说江南有些地方,拿这个当一两用。这还不是纯银。”

    方钝捏了捏,用指节切了一下,说道:“最多九成银子。”他将银元将放在桌子上,说道:“你的意思是,钱息。”

    “对。”周梦臣说道:“以七成银子铸成银元。去除工本,最少能赚两成,一两银子可以赚两钱。一百两就成为一百二十万两。如果再如这银元,仅仅造七钱的钱,赚得更多。”

    方钝说道:“你这是铸大钱啊。”

    周梦臣说道:“不错。”

    方钝有些犹豫,中国历史上什么样的政策没有,铸大钱的政策不是有一个朝代两个朝代办过,而是几乎所有朝代都办过。方钝更是明白这样做的后果。只是他沉吟片刻,就是饮鸩止渴,也只能这样做了。毕竟方钝知道,朝廷需要一笔大钱。即便周梦臣将大同两百多万两一分不剩上缴,也未必够。

    张经在东南被弹劾了不知道多少次了。张经几乎将东南士绅得罪了一遍。原因有几个,第一张经手段严厉,难免有误伤。毕竟东南大老爷们,家里有产业的都与海上有联系。这一次在他们看来,虽然是玩脱了。但也不能连孩子一起泼出去啊。

    第二,就是张经一方面平定倭乱,一方面还努力保证东南赋税按时抵挡京师。

    这让东南怨声载道。毕竟一方面遭受倭乱,伤亡不小,另外一方面,他们还有筹集抗倭经费。毕竟朝廷还指望东南赋税的,让朝廷给东南拨款,想都不要想了,最后还要给朝廷缴纳赋税。虽然而今情况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东南正常赋税。但是东南赋税却没有一点免除。

    他们自然很不愿意。

    这种情况方钝不知道吗?

    他知道。但是这是张经离京之前,内阁交代给张经必须完成的任务。无他。以大明而今的经济体系,根本就是大明不能无一日无东南赋税。张经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。也要完成的任务,是与平倭相当的重任。

    其实,方钝在经济上的眼光,还是不行。  他只知道滥发货币是有害的。但是在周梦臣看来,完全不是那回事。

    甚至在周梦臣看来,以大明而今经济状态,应该增大货币投放量。甚至货币投放量的不足,依旧严重限制了大明经济发展。中国原产的银两不多。甚至可以说是少。

    虽然周梦臣怎么研究经济学,但是也知道,货币发行量与经济之间,是有关系。随着经济体量的增大,货币应该适量的加大发行。至于适量是多少,周梦臣不知道。但是周梦臣知道一点,就是大明而今货币供给量严重不足,甚至有一点点通货紧缩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