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四章 整军-《乱汉国贼》
第(2/3)页
马匹在没有配备上马镫的时代,骑马是一桩苦差事。因为当马飞奔或腾跃时,骑士坐在马鞍上,两脚悬空,只能双腿夹紧马身,同时用手紧紧地抓住马鞍才能防止从马上摔下来。
连骑行都如此困难,更遑论是飞马斗将或骑马冲杀了。骑兵短兵相接的时候,一边要用双腿夹紧马腹,一边要使用兵器劈砍。如此一心二用,纵使你有十成本事,在斗将的时候若能使出六成就不错了。
就像之前,高顺由于对骑马厮杀不太熟练,双腿夹马使用了太多的气力,很快就力竭声嘶,败下阵来。
因而纵使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,各国开始训练骑兵,然而在三国时期,战车依然在使用。毕竟汉人不像北方游牧民族一样,自小便是在马背上长大的。
在马镫发明之前,骑兵的挑选和训练都是非常严格的。而且那时的骑兵并不具有冲杀的作用,只能作骑射的战术动作。
所谓骑射,便是骑兵冲到一个点停下放箭,之后再向前冲刺一段距离停下后再次放箭,如此反复。
然而马镫的发明改变了这一现状。马镫发明以后,使战马更容易驾驭,使人与马连接为一体,使骑在马背上的人解放了双手。骑兵们可以在飞驰的战马上且骑且射,也可以在马背上左右大幅度摆动,完成左劈右砍的军事动作而不用担心坠落马下。
骑士可借着马镫借力,将战马的冲击力可以附着在骑士的身上及其兵器上,大大提升了骑兵的战斗力,使得骑兵的战力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。
马镫被誉为人类军事历史上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,并非空穴来风。正如后世英国科技史学家怀特所说的的那般:
“很少有发明像马镫那样简单,而又很少有发明具有如此重大的历史意义。马镫把畜力应用在短兵相接之中,让骑兵与马结为一体”。
根据后世史学家研究,马镫应该是出现在西汉时期。然而那个时候的马镫仅仅应该是少数匈奴人使用,而且其并不成熟。
马镫真正使用于军事应该是在东晋十六国,五胡乱华时期,随着北方游牧民族进入中原地区,频繁的战争促使了马镫的发明。
此刻董卓相当高兴,这可谓说得上是意外之喜了。之前本来打算让徐荣和高顺与华雄斗一场,在军士面前立下威望,日后好统帅部队。不想却借此想起来马镫这个重要的物事,真可谓是无心插柳柳成荫。
董卓面上不动声色,心中却开始计较起来,回城之后定要召集铁匠来打造马镫。
“参见主公!”这时华雄等人策马回道董卓身前,下马行礼道。
“公盛玄道不必如此失落,玄霸(华雄的字,杜撰)追随我多年,身经百战之淬炼,方有如今之本事。汝二人尚且年少,他日战场历练一番,必能超越玄霸。”董卓见徐荣和高顺有些垂头丧气的,便出口好言安慰一番。
待二人面色好转,这才转身冲董璜道:“少瑾,汝可知风林火山乎?”
董璜听得叔父此时考教自己,不由一愣,思考一番后,回答道:“风林火山阴雷,出自《孙子兵法·军争篇》故兵以诈立,以利动,以分和为变者也。故其疾如风,其徐如林,侵掠如火,不动如山,难知如阴,动如雷震。掠乡分众,廓地分利,悬权而动。先知迂直之计者胜,此军争之法也。”近来董卓加强对董璜的教育,兵法武艺一样不落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