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六章 杯酒释前嫌-《乱汉国贼》
第(2/3)页
此刻,美阳东门外十里。
春景盎然,柳色青青。陌上花开,行人缓归。
“好了,仲颖,就到这儿吧,你等不用再送了。送君千里,终须一别。”皇甫嵩跨马执鞭,抱拳对董卓拱了拱手,劝他不要再往前送自己了。
“老将军,董卓非常惭愧!”
与皇甫嵩并马而行的董卓头颅略微一低,面色愧疚沉声说道,铜铃般大小的眼珠中竟然闪烁着一滴晶莹的小水珠。
距离之前华雄小河流畔背水一战已过数日,那一日若非皇甫嵩及时率军赶来援救,恐怕华雄凶多吉少,顺带着疾风营两千多兵马也会折损殆尽。
那日战后,董卓邀皇甫嵩一同前往美阳县驻扎,大军断了粮草的皇甫嵩自然应允。一路上,二人自然不免接触谈论一番。
董卓感念皇甫嵩恩情,更何况皇甫嵩为人耿直忠义,久入军旅的董卓自然敬佩其为人。而董卓如今早非昔日暴戾不仁的董卓,而是后世共和国的特种部队军官,深受先进理念教育,自然深谙民生疾苦,熟知如今朝局之弊端。皇甫嵩与董卓一路畅谈,大吃一惊,深感董卓才华过人,见识不凡,因而长叹流言不可信。
之后数日间,两人朝夕相处,各谈理想抱负,讨论兵法要义,商议时局朝政。虽不似俞伯牙钟子期一般高山流水遇知音,却与生出相见恨晚的感觉。皇甫嵩更是对天长叹,曰:“董仲颖真乃世间之大才也!”
男人之间的情感特别奇怪,前一刻两个朋友还是侃侃而论、谈笑风生。然而转眼间就有可能因为一言不合而大打出手、不留丝毫情面。可是下一刻,他们又能像之前那样指点江山、激扬文字,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,好像什么的没有发生过一样。军人的感情比之更甚,不管两个人之前有什么恩怨矛盾,只要不是生死大仇,一起上了战场成为并肩作战的战友,到其时一笑泯恩仇,一切都是那么自然,那么地顺理成章。
更何况董卓和皇甫嵩两人之间并没有多大的恩怨,只不过是一个人心怀鬼胎,暗中算计,另一个人道听途说,缺乏好感,出手排挤而已。前番皇甫嵩出手相助华雄,紧跟着董卓到来一起并肩杀敌,加之后来了解加深,恩怨顷刻间烟消云散。
只是好景不长,就在皇甫嵩邀请董卓商议如何大破敌军平定凉州的时候,天子使者到来,传下天子旨意。命令皇甫嵩将兵权交给董卓后回京待命,由董卓继任西征军主将,继续讨伐凉州边章韩遂叛军。
哪怕熟读史书的董卓心中不断安慰自己,即使没有他之前暗中所做的一番小动作,皇甫嵩依旧免不了被朝廷替换的命运。可就是消除不了心中万分的惭愧,那是伤害朋友而产生的自责。
此时,杨柳依依,阳光正好。如今皇甫嵩出征方才两月,却要回朝请罪,董卓又岂能不愧疚、自责、伤感一番。
“仲颖不必如此,此乃老夫咎由自取,与仲颖无干。若非老夫先前排挤打压仲颖,将汝强留在美阳,又怎能有陈仓兵败之事?”皇甫嵩仰天一笑,不由有些后悔地说道。
他是真的后悔了,先前若是没有排挤董卓,而是和董卓一起发兵攻打陈仓,说不定陈仓已经攻下,他又怎会兵败而被撤换?
但凡名将,又岂有不好战之理,只是,眼下的这场战争却是和他皇甫嵩没有一个铜钱的关系了。
“老将军……”
董卓还欲再说些什么,却被皇甫嵩强自打断。只听皇甫嵩道:“好了,大丈夫当心怀天下,喋血沙场,又岂能作此小儿女之态?仲颖切莫如此。”
董卓只得就此作罢,道:“老将军教训的是,董卓谨遵老将军教诲。”
皇甫嵩摆摆手,略微伤感道:“就此告辞吧,愿仲颖早日扫平凉州叛乱,马到功成,老夫在洛阳敬候佳音。”
“这是自然,老将军放心,董卓一定扫清叛乱,还凉州百姓一个太平安定。到时候,我等洛阳再会。”董卓拍着胸脯,昂然道。
“仲颖,我等就此别过,后会有期。”皇甫嵩朝董卓抱拳拱手行了一礼后,就欲拍马离去。
“老将军且慢,请先下马,容董卓为老将军敬上一杯送行的酒水。”董卓急忙拦下就欲离去皇甫嵩,而后翻身下马。
皇甫嵩看见早有随从备下了酒水,也不好推辞,只得滚鞍下马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