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0章:让你教育孩子,你让她去带货?-《十年寒窗也配和三代人的努力比?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在观众们的议论声中,节目组的汽车摇摇晃晃的上了路。

    车中,孩子们兴奋未消,毕竟今天发生的事情太多、太劲爆了!

    吴鹏和周子程、孙薇叽叽喳喳的谈论着。

    那架势,简直就是挥斥方遒。

    林枫知道大家兴奋,也没有阻拦,只是安静的看着窗外的风景。

    只有张云舒,安安静静的坐在一边,想着自己的商业启动计划书。

    回想自己在手机上看到的那些事情。

    其实最为突出的,是“国货”二字。

    说明什么?

    说明消费者们的民族自信起来了嘛。

    张云舒托着腮,想得出神。

    以前的消费者们,认为进口的东西才是好的东西。

    搞的很多国货品牌,为了销量,也得给自己整个洋名字。

    可是现在不一样了,一句“欲把西湖比西子,淡妆浓抹总相宜”。

    HXZ这个品牌,硬生生的凹出来了品牌形象。

    虽然说现在下场不怎么好,可是这条路,实打实的走通过。

    “我要是想成功,还是需要从民族文化、国货品牌上入手……”

    张云舒喃喃自语道:

    “可是,现在消费者们喜欢什么呢?”

    “香樟村又有什么东西,契合现在的消费理念呢?”

    张云舒的喃喃自语,引起了周子程的注意。

    坦白说,他自从知道张云舒已经有了自己的目标和方向之后,确实有点儿关注她。

    见贤思齐嘛。

    于是,周子程立即开口问张云舒:

    “云舒,你碎碎念些什么呢?有什么是我能帮上忙的吗?”

    张云舒沉浸在自己的思考中,一时间神情都有些迷茫:

    “啊……我在思考,如何在香樟村带货。”

    带货?还是在香樟村带货?

    周子程了然了,毕竟之前张云舒就表露过这个意思,当下也不惊讶。

    “我懂了,你是想成为董老师那样的人,搞个生鲜带货?”

    本来周子程还是一句疑问句,吴鹏却“啊”的一声叫出来了:

    “云舒姐姐,带货生鲜的话,我跟你讲,竹笋、蜂蜜、稻米、板栗这些都可以!”

    “我在香樟村生活这么久了,又做了这么长时间的饭,什么好吃我再清楚不过了!”

    “对了,还有特色农家腊肉,香绝了!”

    听着吴鹏的建议,张云舒无奈的笑了:

    “卖货这件事,除了货品之外,还要考虑的事情有很多,比如品牌建立、销售渠道、售后等等,不是脑子一热就能决定的。”

    “更何况,这件事可跟我之前在学校做小买卖不一样,那还涉及到香樟村的村民们。”

    张云舒摇头晃脑的叹息:

    “马虎不得!”

    她这一番话,倒是说到了看直播的观众们的心口上。

    “哈哈,这个张云舒,一看就是真的做过生意的。”

    “她倒是说的中肯,吴鹏列举的这些货品,哪里没有?要打出竞争力才是硬道理。”

    “从这番话就能知道,张云舒这个小姑娘真不是一时心血来潮,人家真想做一番实事。”

    “我怎么有种预感,香樟村这次可能要因为张云舒这个小姑娘发生一些变化了?”

    “伱先别预感,张云舒才几岁?背不起这样的重担!”

    “也是,事情的发展不可能有这么快,我们还是放平心态,希望张云舒也能放平心态。”

    “没事,姑娘,慢慢想。”

    “……”

    就在大家纷纷出言安抚张云舒的时候,林枫开口了:

    “云舒,你觉得现在香樟村能够生产出来的货品,有独一无二的绝佳优势吗?”

    这个问题张云舒都不用思考。

    “林老师,我觉得没有。”

    张云舒认真的分析道:

    “像刚刚吴鹏说的,什么竹笋、蜂蜜、稻米、板栗……不可否认,它们都是好吃的,品质没有问题的。”

    “但是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,什么样的好东西大家没见过、没听过?”

    “走货品独一无二的路线,我觉得不行。”

    这番话,把吴鹏给说懵了。

    可是细细一想,确实是这个道理。

    全球商品都能自由流通的时代,香樟村又不是什么出名的地方。

    出去吆喝我们这里什么什么好到炸裂,一定是收获群嘲,人家连质疑都懒得送上。

    就连孙薇和周子程,此刻也说不出什么反对的话。

    林枫倒是欣慰的点了点头,又说道:

    “那云舒,老师再问你,你怎么看待现在直播间带货的乱象?”

    这个问题,张云舒倒是认真的思考了几分钟之后,才开口回答:

    “现在的直播间什么逼单话术、演出剧本种种乱七八糟的东西,都是为了快速的抓出消费者的眼球,诱导消费者下单。”

    “因为直播间太多了,而且卖来卖去都是那些东西。”

    “商品同质化,可不就是胡乱竞争一气么?”

    张云舒有些气馁的接着分析:

    “香樟村能卖的东西,外面也有,还是同质化竞争……”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