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“我反对。” 沈阔海第一个表达了观点, “关于这一点我们之前已经经过讨论。” “目前经过三年的发展,网约车行业已经基本进入饱和状态。” “去年,全国网约车完成订单量69.6亿单,从网约车的城市渗透率来看,网约车在一线城市的渗透率最高,达到50.3%。” “而在最近6个月,订单量基本上不再增加,已经是时候制定这些保障规则了,让网约车行业进入稳定发展阶段。” 其他公司的人也纷纷点头。 他们之前其实也反对第13条。 当时苏洵就是拿着调研数据说服了他们。 沈阔海说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。 他们记得,当时是有整整一本,详细地阐述了当前网约车平台的发展现状。 对此,他们是心服口服。 不愧是行业大拿,看的就是远。 “你们怎么看?”柯处朝着潘婧玥问道。 盖茨比不慌不忙地站起身来。 潘婧玥给他做着翻译。 “诸位华夏的同行们。” “我是Uber的执行总裁。” “也多次参与了米国网约车标准的制定。” “我想我也是有资格发表一些意见的。” 其他公司的人听到盖茨比这些荣誉,被吓了一跳,这是一位真正的高手啊。 盖茨比很满意众人的感受,他继续说道: “我觉得你们的观点是错误的,网约车行业还远远没有进入稳定发展的阶段。” “根据嗒嗒公司内部的数据,目前二线、三线城市的渗透率还不够,并且单个用户提供的利润也不足,不到Uber利润的50%。” “这些都能证明这个行业还大有可为!” 盖茨比通过米国和华夏进行比较。 一下子就把其他公司的人给镇住了。 毕竟,Uber发展的比华夏网约车平台要早。 他们明显是更有话语权的。 而另一方面,他们是用嗒嗒公司的数据来说事的。 嗒嗒公司拥有最高的市场占有额,由此出来的内部数据,很难反驳。 盖茨比顿了一下后,继续说道: “而且,因为经济下行的原因,申请注册成为网约车司机的越来越多,数量已经达到600万人!” “这是一个相当恐怖的数据,如果他们的工伤全部由各位承担的话,哪个公司吃得消?!” 面对盖茨比的反问。 原先还坚持保留这条款的公司有些退缩了。 或许,这条真没到出台的时候? 沈阔海再次举手,说道:“我反对!” “二线、三线渗透率虽然还有提升的空间,但是幅度不会太多。” “一个标准的制定,应该是有一定的前瞻性的,我个人感觉,至少要往前看5-10年,所以现在出台正是时候。” “还有就是工伤赔偿的问题,这一块,我觉得嗒嗒公司想偏了。” “从苏洵之前提供的数据来看,除去交通事故外,网约车司机受伤的比例不到万分之一,也就是说每年也就600人,再平摊到各家公司的话,这数据还会再少。” “我觉得这点担当,我们应该要有。” 第(1/3)页